3月13日下午,鹽池縣第五中學“非遺育苗行動”啟動。踏入非遺社團教室,歡聲笑語不斷,同學們的臉上滿是好奇與期待,目光緊緊鎖定在展示臺上的非遺作品上。
“非遺育苗行動”啟動。
活動現場,多元豐富的非遺項目一一亮相,精美的剪紙、靈動的刺繡、威武的鐵柱泉張家武術……每一項都引得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嘆與熱烈掌聲。鹽池秧歌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李煥金老師身著鮮艷的傳統秧歌服飾,格外引人注目。他一邊耐心講解秧歌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,一邊手把手地向學生們示范秧歌步法。“大家注意,腳步要輕盈,跟著鼓點的節奏,一、二、三……”李老師洪亮的聲音回蕩在教室里,學生們手持彩扇,學得有模有樣。七年級張致華激動地說:“以前只在電視看非遺表演,今天親身體驗,特別新奇,李老師教得認真,我感受到傳統文化魅力!”
學生們扭秧歌。
據了解,鹽池縣“非遺育苗行動”聚焦青少年文化傳承使命,致力于將非遺保護與學校教育深度融合。在鹽池第五中學、第五小學等試點校創新推出“非遺社團+課后服務+非遺研學”模式。學生們不僅可以在課堂上了解非遺文化脈絡及鹽池非遺項目,學習剪紙、鹽池秧歌、鐵柱泉張家武術、刺繡等非遺技藝,還能實地參觀非遺工坊,親身體驗非遺制作工藝。
剪紙課。
鹽池縣文化館負責人蘇比青介紹,鹽池縣兩所試點學校已組建由10余名非遺傳承人組成的教學團隊,后續將通過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“非遺小使者”評選等活動,形成“以賽促學、以展促傳”的長效機制。
星空科普課堂。
截至目前,鹽池縣共有國家區市縣級非遺項目66個、傳承人58位。“我們將結合文化旅游重點工作,以‘請進來’和‘走出去’的模式組織更多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,組建‘非遺工匠+志愿者+學科教師’指導團隊,共同開發特色社團課,并采取定點傳藝、現場展演等形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扎根校園,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推動我縣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。”蘇比青說。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見習記者 賀靜)